卡洛斯索拉之嚮舞

1:39
卡洛斯索拉之嚮舞電影海報

卡洛斯索拉之嚮舞是片,現正上映中。電影由卡洛斯索拉執導,主要演員包括拔特巴亞.巴察祿、娜莎.巴察祿、娜莎瑪.巴察祿等…

劇情簡介

嚮舞是今年最令人期待的西班牙音樂舞蹈電影。導演索拉紀錄西班牙而豐沛音樂舞蹈世界而產生的迷人佳作。對於這位年近八十卻充滿活力的資深西班牙導演,台灣的觀眾對他應該不會陌生,他的上一部作品《莎樂美》受邀在第 6 屆台北電影節作為開幕片放映,並受到觀眾熱烈的讚賞。而隨後「莎樂美」的女舞伶阿依達‧葛梅茲(Aida Gomez)更受邀來台演出大型舞劇「莎樂美」,令當時的台灣充斥著佛朗明哥風。 受到西班牙作曲家阿爾班尼士(Isaac Albeniz)【IBERIA】十二首組曲的啟發,IBERIA是一部完美結合西班牙藝術的音樂舞蹈電影。片中西班牙鋼琴大師蘿莎‧托爾斯帕朵(ROSA TORRES PARDO與舞者阿依達‧葛梅茲(Aida Gomez)),莎拉‧貝洛斯等人皆是享譽國際的西班牙大師級表演者。嚮舞包含了佛朗明哥舞蹈的各種表演形式,每一個段落都捕捉到佛朗明哥舞的愛恨癡狂;舞台上充滿力量卻又細膩的舞蹈,將身體與心靈間的張力,柔美與勁道間的轉換表達的淋漓盡致。從獨舞到多人的輪舞,舞者混合著肢體的舞動和戲劇般的面部表情,讓觀眾透過舞者的悲傷、喜樂、傲視、驕狠、熱情、冷漠、詼諧、戲謔種種的表情,感受佛朗明哥似淺卻深的魅力。此外,蘿莎優雅的鋼琴獨奏到氣勢磅礡的管樂團演奏行進曲,吉普賽式真情的吟唱,音樂已不只是佛朗明哥舞的配角,而是與舞步相呼應著觀眾的呼吸起伏。索拉集結了西班牙藝術表演之最,跨越媒材界線;舞蹈,早已不只叫做佛朗明哥;從pure flamenco到new flamenco,在濃郁的佛朗明哥風情下,混搭著芭蕾、現代舞、佛拉明哥爵士與鋼琴Chano Domingo、古典國民樂派阿爾巴尼士的音樂與不同城市主題而呈現的不同曲風、實驗劇場表演,數位理性與肢體野性之交錯……西班牙頂尖藝術工作者傾巢而出,用豐沛的能量來創作這個世紀的”IBERIA”IBERIA是伊比利半島的舊稱、在拉丁文是 “ 西班牙人 ” 的意思,索拉從這首百年前的古典樂重新詮釋出現代的西班牙音樂與舞蹈,創造了【嚮舞】。這部電影是索拉導演唯一一部在台灣戲院上映的”佛朗明哥舞蹈”電影,也是唯一一部融合各類藝術的西班牙電影。卡洛斯索拉(Carlos Saura)是西班牙史上備受矚目的電影導演。他以佛朗明哥舞為主軸,巧妙的融合西班牙的繪畫、舞蹈、音樂,舞台設計等各類藝術,透過獨特的攝影機運動,在極簡中創造華麗的視覺奇蹟。在坎城獲得最佳藝術貢獻獎和最高技術大獎的「蕩婦卡門」,與「血婚」、「魔愛」,合稱為「佛朗明哥三部曲」,更成為索拉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近半世紀以來,索拉豐富的作品已成為檢視西班牙政治、歷史與社會變化的重要註腳。 1932年出生在阿拉岡省的烏艾斯卡(Hueska),索拉19歲就在皇家攝影協會舉辦首次個人特展,並在畫家哥哥安東尼奧的建議下,進入電影研究與實驗中心(I.I.E.C.,西班牙國立電影學院的前身)就讀。索拉早期的作品,傾向於寫實且充滿新浪潮的精神,1966年的《狩獵》(La Caza)為其代表作,七○年代《安琪莉卡表妹》(La Prima Angelica)和《飼養烏鴉》(Cria!,1976)深受歐美影評人的喜愛,並相繼在坎城中獲獎。 八○年代,索拉以「佛朗明哥三部曲」首開以電影來呈現舞蹈的先例,為國際影壇帶來了一種全新的電影形式與風貌。索拉獨特的運鏡手法不僅發揚了佛朗明哥舞熾烈的熱情和修長的線條美,更不難發現索拉擅長從極簡中創造炫目的電影視覺語言。其中,《蕩婦卡門》更在坎城得到藝術貢獻獎和高等技術大獎,並入圍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九○年代,索拉與知名的攝影家和藝術總監合作多部作品,並以《情慾飛舞》在坎城得到技術大獎,並再次入圍奧斯卡。二十餘年來,索拉多部電影作品涵括劇情片與佛朗明哥音樂舞蹈片,數次奪得國際影展的肯定早已在國際間奠定獨樹一格的地位,而他對西班牙歌舞片的拓展貢獻,更謂居功厥偉。

電影資料

電影名稱:卡洛斯索拉之嚮舞
英文名稱:Iberia
導演:卡洛斯索拉
編劇:
主要演員:拔特巴亞.巴察祿, 娜莎.巴察祿, 娜莎瑪.巴察祿, 拜嫣杜蘭.達拉妲娣.巴察祿
類型:
評級: 待定
主要語言:
片長:99分鐘 (1小時39分)
上映日期: 2006年9月1日

海報及圖片

未有海報及圖片,請密切留意。

上映戲院

未有戲院上映資料,請密切留意。

關於《卡洛斯索拉之嚮舞》

未有更多資料,敬請密切留意。